Menu

平 静

高中部 釋清可


    
    平静。是許多人所嚮往的,希望生活可以平靜、家庭可以平靜、社會可以平靜。那我們修行人的平靜是什麼呢?是內心的平靜。
平靜這兩個字看似簡單,但其實是很難達到的,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不論我們遇到任何事情,內心總是波濤洶湧、或喜或怒、或哀或樂,就像是此起彼伏的海浪,那要如何讓我們內心的大海回歸到風平浪靜呢?首先我們要有理解他人、包容他人的心,更重要的是要用佛法去觀照生活中的點點滴滴,所以平靜的心既是博大而寬廣的,也是清晰而細膩的。
當我們痛苦、難過時,我們不要忙著去抱怨、惱火、逃避,以為這樣可以止息痛苦,但是苦卻越來越多。我們要學著去觀照、了知這是苦、苦的起因、苦的結束、乃至了知導致苦止息的滅苦之道,這就是我們常講的四諦—苦集滅道。以此類推喜怒哀樂時,都可以這樣觀照。別人說我們好時,我們不會得意忘形,而迷失了自己;說我們不好時,我們也不會痛苦、悲傷,因而放棄自己。我們的心就可以不被外境所轉,不被境界打倒,自己可以掌控自己,使内心平静无波。
一位內心平靜的人,他的言行舉止、行住坐臥,都是具足威儀的,因為他的心是專注的、可以安住在一處的,他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現在在做什麼,知道要怎麼做,就可以做的很好。一位這樣的修行者,他本身就是帶有攝受力的,不需要刻意的去做些什麼,眾生自然就會恭敬他、尊重他,可能會因此來學習佛法。而一位內心不平靜、甚至浮躁的人,他的威儀不會非常好,心無法專注,很多事情就做不好,是不能攝受眾生的。可見,平靜之重要性。
靜,能生慧。平靜的心是開啟智慧的基礎,智慧是內心平靜的結果。佛教講因果,如果說平靜是因,那麼智慧一定是果,有因必有果,種善因得善果,種不善因得不善果。所以我們一定要種一顆好種子,未來才能夠得到究竟圓滿的佛果。阿彌陀佛。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