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心菩薩行者,必需要具足四無量心
如悟院長講述 釋慧開整理
發心菩薩行者,必需要具足四無量心
做為一位發心修行,想要成為菩薩的人。就要學習去度化眾生,就要讓每一切眾生都能夠離苦得安
樂。最重要的,就是要將佛法宣傳到每一個地方,讓這個地方的居民,能夠聽聞到佛法。而要如何去實踐呢?就是要發四無量心。
慈無量心:我們在心裡頭就要發願,祈望每一個人我們都能給予喜悅,同時告訴他們如何做,才能獲得快樂的原因。所以這是一種給與快樂的心。
悲無量心:願一切眾生都能離苦及遠離苦所造成的原由。這就是一種拔苦的心。
喜無量心:願一切眾生都能沒有苦,而非常的法喜,而這個心就是隨喜的心。
捨無量心:對一切眾生,不論是冤親或比較有緣的人,都能用平等的心,不生起愛染心、或瞋恨心,這就是捨無量心。
而做為發心菩薩行者,必需要具足四無量心慈、悲、喜、捨,我們通常會依字排列來修。其實我們修這四無量心時要先修捨心,而當這個捨心生起之後,才能再修慈、悲、喜心。為什麼要先修捨心呢?因為對一切眾生,不論是冤親或親近,都能一律平等,不起愛、憎,這樣比較能進入修四無量心的法門。
所以平常的時候要修四無量心,可以在靜坐時,反反覆覆思惟四無量心的道理,將慈心放大、悲心放大、喜心放大、捨心放大,使我們的心量能達到無量無邊,這個法門就成就了。除了靜坐思維外,更重要的是要把這道理,在日常生活上來實行、體證。能夠真正做到四無量心,無人無我,心行平等,就是真正的菩薩行。
如此十而百,百而千,使我們的心量能達到無量無邊,這個法門就成就了,此即是慈心三昧。除了靜坐思維外,更重要的是要把這道理在日常生活上來實行、體證。能夠真正做到四無量心,無人無我,心行平等,就是真正的菩薩行。希望同學們能明白,在這一期生命中好好修行。
院長 如悟法師
如悟院長講述 釋慧開整理
發心菩薩行者,必需要具足四無量心
做為一位發心修行,想要成為菩薩的人。就要學習去度化眾生,就要讓每一切眾生都能夠離苦得安
樂。最重要的,就是要將佛法宣傳到每一個地方,讓這個地方的居民,能夠聽聞到佛法。而要如何去實踐呢?就是要發四無量心。
慈無量心:我們在心裡頭就要發願,祈望每一個人我們都能給予喜悅,同時告訴他們如何做,才能獲得快樂的原因。所以這是一種給與快樂的心。
悲無量心:願一切眾生都能離苦及遠離苦所造成的原由。這就是一種拔苦的心。
喜無量心:願一切眾生都能沒有苦,而非常的法喜,而這個心就是隨喜的心。
捨無量心:對一切眾生,不論是冤親或比較有緣的人,都能用平等的心,不生起愛染心、或瞋恨心,這就是捨無量心。
而做為發心菩薩行者,必需要具足四無量心慈、悲、喜、捨,我們通常會依字排列來修。其實我們修這四無量心時要先修捨心,而當這個捨心生起之後,才能再修慈、悲、喜心。為什麼要先修捨心呢?因為對一切眾生,不論是冤親或親近,都能一律平等,不起愛、憎,這樣比較能進入修四無量心的法門。
所以平常的時候要修四無量心,可以在靜坐時,反反覆覆思惟四無量心的道理,將慈心放大、悲心放大、喜心放大、捨心放大,使我們的心量能達到無量無邊,這個法門就成就了。除了靜坐思維外,更重要的是要把這道理,在日常生活上來實行、體證。能夠真正做到四無量心,無人無我,心行平等,就是真正的菩薩行。
如此十而百,百而千,使我們的心量能達到無量無邊,這個法門就成就了,此即是慈心三昧。除了靜坐思維外,更重要的是要把這道理在日常生活上來實行、體證。能夠真正做到四無量心,無人無我,心行平等,就是真正的菩薩行。希望同學們能明白,在這一期生命中好好修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