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
如何發菩提心

大學部 釋戒莊



    出家修行者目的為了斷煩惱、了生死、達到涅槃寂靜。我們從初發心開始,而進修福德資糧,是學佛者必修的課程,只要您想成就佛道就必須虔誠懇切的發菩提心。我們學佛者要成佛道,一定要有菩提心為基礎。

    《華嚴經》云:「忘失菩提心,修諸善法,是名魔業,忘失尚爾,況未發乎?」因此可知:只有發了菩提心,才能與佛菩薩相應,我們可以向佛菩薩學習,廣修諸善法:四無量心、六度、戒定慧三學等,累積福德資糧,是為了利益眾生而發菩提心。如沒有發菩提心,縱使修禪定、修淨土、修慧,還是道道地地的凡夫、外道,所以要時時用心才有可能發出菩提心。

    菩提譯為道,菩提心就是道心;菩提又譯為覺,那麼菩提心就是自覺覺他之心;菩提心就是清淨心、不染著的心、覺悟之心、覺悟宇宙萬法和人生的真理,而自性解脫自在,即為了利益度化眾生而追求無上菩提的誓願,發成佛之心,故名發菩提心。
因為這種誓願是成佛的種子,如果沒有種下這種種子,不管您什麼修,絕對不會有佛果,也不可能進入菩薩位。只有真實發菩提心以後,才有可能進入菩薩位。

    發菩提心是沒有時間性的,無論什麼時候都可以發。尤其在末法時代的今天,如果能發起菩提心,以凡夫身廣修菩薩大行,就是值得我人尊敬,尤為難能可貴。無論修什麼法門,最後全部都要歸於菩提心。菩提心就是我們的本心本性,每個人都有佛性、覺性、平等無差別,是本具的。雖然心性夲具,但如果起了煩惱無明,這個覺性就變成眾生心了,就變成我執、法執。眾生無始以來還沒覺悟,對三界都有迷惑,知見不正、染污之心、沉淪生死之心、無常之心、貪瞋癡之心,不得稱為菩提心。唯有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等四聖,得稱為菩提心。四聖中以佛的境界最為究竟、圓滿。

省庵大師《勸發菩提心文》以十種因緣勸導眾生發菩提心。
念佛重恩故發菩提心。
念父母恩故發菩體心。
念師長恩故發菩提心。
念施主恩故發菩提心。
念眾生恩故發菩提心。
念生死苦故發菩提心。
尊重己靈故發菩提心。
懺悔業障故發菩提心。
求生淨土故發菩提心。
為念正法得久住故發菩提心。

    菩薩就是懂得諸法緣起性空,三輪體空的道理,還要修一切善法,行度化眾生,跟佛法廣結善緣。如此才能圓滿菩提,修善不著善如《金剛經》所說:「以無我、無人、無眾生、無壽者,修一切善法,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

    所以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發無上正等正覺之心。這種大菩提心是從大悲心生起的。菩提有大悲心,不忍見眾生在生死苦痛中沉浮,誓願要幫助所有眾生得解脫。
Top